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首页 | 试卷下载 | 课件下载 | 教案教学 | 教学素材 | 作文中心 | 备课 | 中考 | 高考 | 学习频道 | 教师频道 | 课外读物 | 会员区 | 手机版


  您的位置教案下载 >>课文教案 >>
《药》要点讲解
作者:   上传者:admin  日期:06-09-29


  英国培根说过:“读史可以使人明智,读诗可以使人灵秀,伦理学可以使人庄重,修辞学可以使人善辩,逻辑学可以使人敏锐,凡有所学皆成性格。”那么读小说呢?我们经常阅读小说,小说至少有一个功能即使人放松、愉悦。但读鲁迅先生的小说,我们不会有愉悦的感觉的。不知同学们在读完《药》之后的第一感觉是什么。有的同学回答说是:“难懂。”有的是“压抑”,还有的同学说“冷”,还有同学说是“血”。我觉得同学多多少少都进入了阅读《药》的状态。读小说珍视自己的第一感觉,很重要、很可贵。能带着想像和疑问进入小说所设置的情境中,才能贴近作者,贴近小说中的人物。

  《药》出自鲁迅先生的小说集《呐喊》。在小说中,他非常擅长抓取反映人的生存状态的细节,善于营造氛围,为主要人物画像,为众生画像。关注细节,也是阅读小说的关键。

  围绕着“药”,全文共有四个部分,依次可以命名为“买药”“吃药”“谈药”“上坟”。

  文章中有许多的重点语句值得玩味,阅读的过程应该不断地给自己提问,并寻求解答。

  例如:
  1、华大妈在枕头底下掏了半天,掏出一包洋钱,交给老栓,老栓接了,抖抖的装入衣袋,又在外面按了两下;便点上灯笼,吹熄灯盏,走向里屋子去了。

  为什么会“掏了半天”?表明这包钱对这小户人家的重要,这是救命的钱,攒起来不容易。“抖抖的”表明老栓内心的紧张;“按了两下”:一定要确认钱放妥帖了才敢出门。

  这一系列细节,一方面交代了这户人家生存状态中的窘况,也表明此次买药对这一家人而言是一次重大行动,表明对药寄予的期望之大,投入之多。

  2、“天气比屋子里冷得多了,老栓倒觉爽快,仿佛一旦变了少年,得了神通,有给人生命的本领似的绮礁裢飧咴丁!?BR>
  “给谁生命”?是自己的儿子小栓,他确信此行会让儿子获得新生。

  “本领”是什么样的本领?其实是去买人血馒头,这里面有生命的消失,但老栓不管这些,只关心着儿子的病。

  3、“这给谁治病的呀?“老栓也似乎听得有人问他,但他并不答应;他的精神,现在只在一个包上,仿佛抱着一个十世单传的婴儿,别的事情,都已置之度外了。他现在要将这包里的新的生命,移植到他家里,收获许多幸福。

  “这给谁治病的呀?”可见这样的事情已经发生过不止一回了。

  “别的事情”可能有死者与其亲人的悲哀,老栓已全然不顾。

  “新的生命”其实是革命者刚刚牺牲的生命。

  从上面几段文字中,我们可以感觉到,华老栓作为父亲无疑是慈爱的,但这慈爱中也包含着愚昧和冷酷。

  4、——他的母亲端过一碟乌黑的圆东西,轻轻说:
  “吃下去吧,——病便好了。”

  ——小栓撮起这黑东西,看了一会,似乎拿着自己的性命一般,心里说不出的奇怪。……——不多工夫,已经全在肚里了,却全忘了什么味;面前只剩下一张盘。他的旁边,一面立着他的父亲,一面立着他的母亲,两人的眼光,都仿佛要在他身里注进什么又要取出什么似的;便禁不住心跳起来,按着胸膛,又是一阵咳嗽

  华家三口对这药的态度怎样?

  华大妈的话里透露出对这药寄予厚望,甚至是深信不疑。小栓也是对药抱着神圣的态度的,但吃过后什么味全忘记,只留一张空盘的结果,也暗示了生命的空洞。

  “注进什么”又“取出什么”呢?也许注进的是新的生命的奇迹,取出病痛,收获幸福。“又是一阵咳嗽”的结局,让人感到一切努力的徒劳。

  5、小路上又来了一个女人,也是半白头发,褴褛的衣裙;提一个破旧的朱漆圆篮,外挂一串纸锭,三步一歇的走。忽然见华大妈坐在地上看他,便有些踌躇,惨白的脸上,现出些羞愧的颜色;但终于硬着头皮,走到左边的一坐坟前,放下了篮子。

  这几个加点字,表明夏瑜的母亲也不是很理解自己的儿子。因为左边埋葬的是死刑和庾毙的人,他们的家属都难免蒙羞。但母爱使夏四奶奶“硬着头皮”来祭奠自己的儿子。

  6、她想了又想,忽又流下泪来,大声说道:
  “瑜儿,他们都冤枉了你,你还是忘不了,伤心不过,今天特意显点灵,要我知道么?”他四面一看,只见一只乌鸦,站在一株没有叶的树上,便接着说,“我知道了。——瑜儿,可怜他们了你,他们将来总有报应,天都知道;你闭了眼睛就是了。——你如果真在这里,听到我的话,——便教这乌鸦飞上你的坟顶,给我看罢。”

  “冤枉”“显灵”“坑”等词语都揭示了母亲对自己儿子事业的不理解。

  如果我们结合全文,或许可以写出一个完整的“夏瑜的故事”,这里面有在孤儿寡母的困境的艰难成长,之后,又获得了“大清的天下是我们大家的”的坚定信念。故事里还会有被亲人出卖的悲哀;有在狱中为自己的信念做最后的努力;有面对麻木的牢头连呼可怜,或许我们还可以想像在临刑的夏瑜眼中的场景,猜想一下他的心情。故事的结尾,该写到夏瑜的血很快地被刽子手出卖,又被愚昧的群众当作药吃掉的悲惨结局,写烈士母亲的不理解和孤苦的晚景。当然,也该写到夏瑜坟头的那一圈红白的小花,这是整个这篇文章唯一的一点暖色。

  我们读完全文后最强烈的感觉也许应该是“寂寞”,而这“寂寞”在鲁迅的作品中我们多次看到,最明显的就出现在其《〈呐喊〉自序》中。

  1、所谓回忆者,虽说可以使人欢欣,有时也不免使人寂寞,使精神的丝缕还牵着已逝的寂寞的时光,又有什么意味呢,而我偏苦于不能全忘却,这不能全忘的一部分,到现在便成了《呐喊》的来由。

  2、这寂寞又一天天的长大起来,如大毒蛇,缠住了我的灵魂了。

  3、凡有一人的主张,得了赞和,是促其前进的,得了反对,是促其奋斗的,独有叫喊于生人中,而生人并无反应,既非赞同,也无反对,如置身毫无边际的荒原,无可措手的了,这是怎样的悲哀呵,我于是以我所感到者为寂寞

  4、只是我自己的寂寞是是不可不驱除的,因为这于我太痛苦,我于是用了种种法,来麻醉自己的灵魂,使我沉入国民中,使我回到古代去,后来也亲历或旁观过几样更寂寞更悲哀的事,都为我所不愿追怀,甘心使他们和我的脑一同消灭在泥土里的,但我的麻醉法却也似乎已经奏了功,再没有青年时候的慷慨激昂的意思了。

  5、他们正办《新青年》,然而那时仿佛不特没有人来赞同,并且也还没有人来反对,我想,他们许是感到寂寞了。

  6、在我自己,本以为现在是已经并非一个切迫而不能已于言的人了,但或者也还未能忘怀于当日自己的寂寞的悲哀罢,所以有时候仍不免呐喊几声,聊以慰藉那在寂寞里奔驰的猛士,使他不惮于前驱。

  7、至于自己,却也并不愿将自以为苦的寂寞,再来传染给也如我那年青时候似的正做着好梦的青年。

  夏瑜应该就是那“在寂寞里奔驰的猛士”,面对凶狠的愚昧的代表者——康大叔、红眼睛阿义、夏三爷,面对茫漠的愚昧的代表者——花白胡子(代表衰老)、驼背五少爷(代表残疾)、二十多岁的青年(代表糊涂)、刑场上的众看客,面对慈爱的愚昧的代表者——华家与夏家。他的内心一定是寂寞的。

  是什么支持着这样的猛士,仍在寂寞里奔驰呢?我觉得是他对阿义说出的“可怜可怜”。是这种大悲悯的情怀支持着一个个夏瑜这样的文弱书生投身到血雨腥风里,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

  作文

无 题
高二  郝沁育

  在读者上看到一则很短的文章,说一棵柿子树因为被楼挡住了光所以长得很虚弱,有个老师说他结不了果,人们就都附和着感叹,但到秋末的时候却结出了成熟的果子的事。

  这么短的文章啊,甚至连题目都没有,但从中我想到了很多事。

  首先,不要小看生物的生命力。就像沙漠中的仙人掌,石缝中的小花,高山上的雪莲一样,这可是虽缺乏光照但仍旧存在并抽枝发芽。

  然后便想到人,时间充满各种各样的困难,我们需要一一面对,那么,在身处困境甚至是毁灭性灾难的时候,你是否依然坚强地存在?

  其次,不要太顾及别人的不利评价,做最好的自己。显然,树听不懂人的语言,他不知道自己已被人们判了“死刑”,所以才能一往无前的生长,人有时候也应该这样,太在意别人的话只会让自己裹足不前,只有勇敢地冲破不利因素,证明给别人看,就算没达成目标也没关系,因为作的是自己而不是别人安排的人。(当然,他人的意见也不能完全不听)。

  再往后,别老总是附和别人,尤其是学识或地位高的人,他们不总对。譬如文中的那个老师,其实它只是发表自己的想法而已,那么多人同意,居然也就每一个人预言树有好结果,所以,其实提出自己的想法并不是什么难事,事实上没人会笑你,毕竟“优秀”的人也会出错。

  还有,并不是所有的事都可以像所预料的那样,柿子树没像人们预料的那样活不下来,而且最后还结了果,由此延伸,如果事情出乎了你的意料,在你的算计之外,远远在你的期望之外,不要惊讶、失望、生气或其他,那很正常(联想这次的奥运会吧)

  最后,未来是不可预测的,即使这一秒的情势是这样,下一秒也可能会变,虚弱的柿子树,熟透的柿子,看来不可能的事还是会发生,世间没有真能预知未来的预言家,所以未来是绝对未知的,这也就是说我们完全可以开创它,相信不一样的做法一定会有不一样的结局。

  [评语]:
  郝沁育同学的这篇作文,给我们的启发在于,生活当中的一个场景、一个事件如果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可以得到不同的结论。关键看我们是否善思。在写作中,生活经历固然重要,但思考比经历更重要。生活是随着思考的丰富而丰富起来的。



 



* 本站是所有资料仅供教学之用。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或由会员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 本站所有的数据都是本地下载,不可能出现不能下载,下载不成功时,请一直重试下载,如果一直不成功,可能是本站出了故障,隔个几分种后再次重新下载,详细请参考下载说明!
 交互区
上传资料 资料求助
 站内搜索

关键字   

 栏目推荐
在线新华字典  在线成语词典
古诗词大全    中国四大名著
文言文翻译   入团志愿书
中考历届试卷  高考历届试卷
初中阅读练习  高中阅读练习
 相关资料
鲁迅《药》ppt课件(40页)
《药》评点ppt课件1
浅谈《药》中人名暗示的艺术
《药》教学设计(四课时)内含练习
鲁迅《药》备课札记
鲁迅《药》ppt课件13
鲁迅《药》mp3音频朗读
《药》说课稿
《药》缩写
《药》中的“看客”与“茶客”
《药》写作时代背景
《药》课堂实录
《药》公开课教案8
《药》ppt课件12
《药》评点·教学设计2
药中的动物描写
《药》教学设计7
《药》ppt课件11
沪教版《药》评点·教案1
《药》能力训练
《药》基础训练
《药》练习题
《药》综合能力测试题
《药》练习测试题(二)
《药》练习测试题(一)
《药》教案6
《药》教案5
《药》教学设计4
《药》教案3
《药》同步练习
鲁迅《药》wma音频课文朗读
《药》flash课件1
《药》ppt课件10
《药》的暗示艺术举隅
《药》关于“如何理解花环?”的思考
《药》的续写
《药》学习要点及能力训练
《药》教案2
三个标点一堂课——《药》的教学设计
《药》每一课时
《药》教案1
《药》简案
《药》ppt课件9
《药》ppt课件8
《药》ppt课件7


   版权所有 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Email:zmjfy@yeah.net  浙ICP备05019169号